在任的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像陆游、范成大等等,他们经常凑在一块儿谈论诗词,聊聊抗金的那些事儿,互相鼓励,彼此支持。
辛弃疾的诗词创作在这一时期也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峰,他创作出了好多著名的词作,比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他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收复失地的极度渴望。淳熙二年,辛弃疾被任命为江西提点刑狱,负责镇压当地的茶商军起义。
在平叛的过程中,辛弃疾那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展露无遗。
他一方面毫不手软地采取武力镇压的手段,迅速平定了叛乱;
另一方面,他又对起义军进行了安抚和招降,把善后事宜处理得妥妥当当,成功避免了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通过这次事件,辛弃疾的名声在南宋朝廷里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淳熙七年,辛弃疾出任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
在任期间,他一如既往地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积极治理地方。他特别重视农业生产,大搞兴修水利工程,想方设法减轻农民的负担;
同时,他还特别注重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创办学校,大力培养人才。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隆兴府的社会经济发展得那叫一个快,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淳熙八年,辛弃疾在江西安抚使的任上被人弹劾,惨遭罢官,回到了上饶带湖的新居,开始了他长达十年的闲居生活。
在闲居的日子里,辛弃疾虽说远离了官场的是是非非,但他的心始终没有忘记抗金复国的大业。他跟当地的百姓打得火热,过着如同田园般的惬意生活。
他在词里写道:“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描绘出了一幅美轮美奂的乡村生活画卷,表达了他对和平宁静生活的深深向往。
然而,辛弃疾的内心深处依然被壮志未酬的悲愤和无奈填得满满的。
他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里写道:“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通过对比少年和中年截然不同的心境,把他历经沧桑、报国无门的痛苦和无奈抒发得入木三分。
淳熙十五年冬,辛弃疾的好友陈亮从浙江永康专程赶来拜访他,两人在铅山那是引吭高歌,互相应答,这被称为第二次鹅湖之会。
在这次会面中,两人畅所欲言,纵论天下大事,抒发了各自的抗金抱负和爱国情怀,相互激励,相互支持。弃疾在送别陈亮之后,写下了《贺新郎·把酒长亭说》等词作,充分表达了他与陈亮之间深厚无比的友谊和共同的伟大理想。
嘉泰三年,主张北伐的韩侂胄启用主战派人士,已经六十四岁高龄的辛弃疾被任命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
辛弃疾得知这个消息后,精神瞬间为之一振,他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再次为抗金事业贡献力量啦。
辛弃疾上任之后,热火朝天地为北伐做起了准备工作。
他到任没多久,就向朝廷进献了《九议》,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抗金主张和战略规划。
在《九议》中,他再次着重强调了南宋朝廷应该坚定不移地抗金,大力加强军事建设,想方设法提高军队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