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队友的想法,今天给大家讲一个之前很早就提到过多次的人物。
他的故事,有热血,有悲情可谓是非常值得一讲。
这个人就是辛弃疾。
辛弃疾出生于北宋末年
之前讲到过,北宋末年,大家也知道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那是真正的黑暗岁月,金兵的铁蹄如恶魔般肆意践踏中原大地,山河破碎得不成样子,百姓们如同惊弓之鸟,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就在山东济南的一个官宦世家里,辛弃疾呱呱坠地,他的诞生给这个风雨飘摇的家族带来了一丝微弱的希望之光。
然而,此时的山东早已被金兵的魔爪紧紧攥住,辛弃疾从一出生,便无奈地身处这沦陷的苦难之地。
他的祖父辛赞,原本是北宋的官员,可北宋的覆灭让他陷入了绝境。
由于家族人口众多,南迁之路艰难重重,辛赞被迫留在了金国的统治区。尽管身不由己地在金国为官,可他的心呐,始终深深地眷恋着大宋,怀着对故国的无尽思念和忠诚。
辛赞把这份沉甸甸的情感,还有复国的热切希望,全都寄托在了年幼的辛弃疾身上。
打小,辛弃疾就在祖父的悉心教导下,勤奋刻苦地读书。
他不仅将儒家经典熟记于心,还对兵法谋略产生了浓厚得无法自拔的兴趣。
祖父常常给他讲述北宋往昔的繁华盛景,还有金兵那令人发指的残暴行径。
这些故事如同种子一般,在辛弃疾幼小的心田里深深扎根,种下了仇恨的苗子,也点燃了他熊熊燃烧的爱国烈火。
辛弃疾自幼便习武强身,练就了一身惊世骇俗的武艺。
他身姿挺拔矫健,臂力大得惊人,能轻松拉开硬弓,挥舞长剑更是虎虎生风。
在那青葱的少年时光里,他就已经崭露出了非凡的军事天赋和令人瞩目的领导气质。
据文献的记载,他‘肤硕体胖,目光有棱,红颊青眼,壮健如虎’。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基本就能感受到他那英武不凡的身姿。
在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又一次挥动着那罪恶的兵戈,兴兵南犯,妄图一口气吞并南宋。
金兵的残暴恶行,彻底激怒了沦陷区的百姓,各地的义军如同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
就在这时,年仅22岁的辛弃疾,在家乡振臂一呼,瞬间聚集了2000多名热血沸腾的乡众,毅然举起了抗金的大旗。
没多久,辛弃疾就带着他的队伍,投奔了当时山东境内声势最为浩大的一支义军,其首领是济南的农民耿京。
耿京一见辛弃疾,便觉得这年轻人虽是文人,却有勇有谋,当即便让他做了义军的掌书记,掌管大印、机密文件等等重要事务,成为了自己的智囊和高参。
在义军中,辛弃疾还结识了一个叫义端的和尚。这义端喜欢高谈阔论兵事战略,辛弃疾与他交往颇为密切,还劝说他也投奔了耿京。
可谁能想到,这个义端和尚竟是个意志薄弱之人,根本受不了义军艰苦的生活,竟然趁着辛弃疾一个不注意,偷走了义军的大印,投奔了金军。
那象征着统帅权威的帅印丢了,耿京气得暴跳如雷,把辛弃疾狠狠地痛斥了一顿,还下令要是拿不回帅印,就军法处置。
辛弃疾也深知这大印的至关重要性,对义端的无耻背叛更是怒不可遏。
他咬着牙立下了军令状,发誓三天之内必定拿回帅印。
于是,辛弃疾单人独剑,毫不犹豫地纵马向着金军的驻地飞奔而去。
他日夜不停地赶路,终于在路上成功截住了义端。
义端一看到满脸杀气腾腾的辛弃疾,吓得直接从马上滚了下来,跪地磕头求饶。
义端被辛弃疾吓得嘴里直嚷嚷着辛弃疾是‘青兕’转世,力能杀人,并求他饶自己一条狗命。
但辛弃疾哪会听他这一套鬼话,手起剑落,干脆利落地结束了这个叛徒的性命,夺回了大印,然后一刻也不停歇地往回赶,马不停蹄地返回义军大营向耿京复命。
而这一事件,让辛弃疾在义军中声名远扬,众人对他的过人胆识和高强武艺,那是钦佩得五体投地。
辛弃疾看到北方的抗金形势发展迅猛,义军的力量也在不断壮大,可他也清楚地意识到,要想真正把金兵打得落花流水,义军必须得到国家的认可和支持。
于是,他苦口婆心地劝说耿京奉表归宋。
绍兴三十二年正月,耿京派遣辛弃疾和义军的另一个首领贾瑞一行前往建康,也就是如今的南京,去觐见当时正在此地的宋高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