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良玉接到诏书后,心急如焚,她深知京城的安危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命运,当即决定率领白杆兵北上勤王。
而此时的秦良玉已年近六十,但她依然精神矍铄,身姿矫健。她迅速召集部下,慷慨激昂地说道:‘国家有难,吾等身为臣子,自当挺身而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在她的激励下,白杆兵们士气高昂,纷纷表示愿随她一同北上,保卫京城。
秦良玉变卖家产,自筹军饷,带着儿子马祥麟和白杆兵日夜兼程,赶赴BJ。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克服了重重困难。
但是当他们抵达BJ时,京城的局势已经十分危急,清军的铁骑已经在城外肆意驰骋,明军的防线更是摇摇欲坠。
见此危机时刻,秦良玉顾不上旅途的疲惫,立即投入到战斗中。
她亲自率领白杆兵在德胜门、永定门等地与清军展开激战。
白杆兵们手持白杆长枪,以其独特的战斗技巧和顽强的战斗意志,给清军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在战斗中,已经算是高龄的秦良玉仍然是身先士卒,她骑在桃花马上,挥舞着长枪,如入无人之境。
她的英勇表现激励着白杆兵们奋勇杀敌,清军多次进攻都被他们击退。
据当时的文献记载,秦良玉的白杆兵‘以一当十,杀声震天’,他们的战斗精神和战斗能力让清军为之胆寒。
而京城的百姓们也纷纷登上城墙,为秦良玉和白杆兵们呐喊助威。
在秦良玉和其他勤王军队的共同努力下,清军最终被迫撤退,京城的危机得以解除。
崇祯皇帝对秦良玉的勤王之举感激不已,他在平台召见了秦良玉,对她进行了表彰和赏赐。
记载中崇祯皇帝还亲自写了四首诗赐给秦良玉,其中就包涵之前给大家说‘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的这一首。
崇祯皇帝的这几首诗高度赞扬了秦良玉的英勇和忠诚,将她与世间的奇男子相提并论,可见崇祯皇帝对她的赞赏之情。
但是对于崇祯皇帝的赞扬,秦良玉确实表现得很得体。
她恭敬的叩谢皇恩,并表示自己只是尽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保卫国家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此外她还再次向崇祯皇帝进言,提出了一些加强边防和整顿军队的建议。
这次崇祯皇帝对她的建议也十分重视,因此直接下令相关部门进行研究和落实。
但是到了崇祯七年(1634年),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在川省、湖广一带活动频繁,对当地的统治秩序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并且很快张献忠攻陷夔州,川省的局势顿时紧张起来。
秦良玉得知消息后,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再次率军出征,与儿子马祥麟一同对张献忠部队发起前后夹击。
秦良玉深知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势力庞大,且作战勇猛,但她并没有丝毫畏惧。
她凭借着自己丰富的战斗经验和对白杆兵的精心指挥,与张献忠的军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在战斗中,白杆兵们发挥了他们善于山地作战的优势,利用地形对张献忠的军队进行了有效的打击。
秦良玉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部队,从侧翼对张献忠的军队发动突袭。
她的突然出现让张献忠的军队措手不及,阵脚大乱。
马祥麟则在正面与张献忠的军队展开激战,他率领白杆兵们奋勇向前,与敌人展开了近身肉搏。
在母子二人的密切配合下,张献忠的军队惨败,仓皇逃往湖广。
此役过后,秦良玉的威名再次在西南地区传颂开来。
她的英勇事迹也被当地的百姓们口口相传,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