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315章 天下郑氏出荥阳(2/2)

作者/我是一根参

而在西汉同样有大臣郑吉,东汉有经学家郑众,传承其父郑兴《左传》之学,兼通《易》、《诗》,后世还称郑众为‘先郑’。

其同时代人还有被称之为‘后郑’的郑玄,在古文经学的基础上,吸收今文经学,集汉代经学之大成,人称‘郑学’。这个郑玄算是非常厉害的一个人物了。

他少年时做乡下掌管诉讼和收赋税的小吏,每逢休假回家,总要到学校读书,不乐于做小吏。

就因为他的热爱学习读书,最后成为了一代大家。

在其学有所成后,也是走上了聚徒讲学的道路,而那时跟随他学习的学生有成百上千人。

虽然之后由于党铜之祸发生,郑玄跟同郡的孙嵩等40多人遭禁锢。

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埋头研习经学,潜心著述,最后他遍采今文经学,融合古文经学,成为一代巨儒。

可以说郑玄在整理古代文献上贡献很大,他撰有《文艺论》、《驳五经异义》等文献,可谓是贡献巨大。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更是郑姓的显赫年代,荥阳郑氏、开封郑氏都成为这一时期的历史功臣,还出现了历史上都赫赫有名的‘郑氏四祖’。

而以‘七房郑氏’郑羲一房为首的北祖定居于古荥阳(今ZZ市古荥镇),在郑氏家族中势力最大,著名书法家郑道昭就出于北祖一脉;

南祖定居于京县(今荥阳市南京襄城);

中祖定居于大索(今荥阳城);

西祖随北魏皇帝西征,定居于陇西。

目前存在的几大郑氏家族,多由‘郑氏四祖’发展而来。

到了西晋永嘉之乱,少数民族入侵,中原世人开始第三次南迁,郑痒便是其中之一,被称为郑姓‘南渡始祖’。

郑昭从荥阳、开封入闽,迁居福建永泰,曾担任泉州和建州刺史,是福建郑姓的始祖。

北魏时,孝文帝更是直接将荥阳郑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太原王氏确定为‘汉姓最高门’。

而到了唐朝同样有以《鹧鸪诗》得名的诗人郑谷和‘诗、书、画’三绝的画家郑虔,此外还有大长和国国君郑买嗣等等。

而南宋同样有着史学家郑樵,学识渊博,广涉礼乐、文字、天文、地理、草木、虫鱼之学。元朝戏曲家郑光祖、郑廷玉,所作杂剧数十种,为后人所传诵。

明朝有航海家郑和,他曾七次出使西洋,促进了与西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可以说这个氏族,完全是延续了好几千年,不管什么样的磨难中都续存了下来。

而这,可能也就是多元发展的一种好处吧。

虽然这种做法,没有让郑氏走到最极致,但是却拥有了更大的容错性。”

【这就是多元发展的魅力嘛?】

【是啊,感觉好像哪一个领域,都有名人出现啊】

【这个郑氏是有头脑的,这样多元发展,不但保证了家族的传承兴衰,更是大大加强了家族的根基啊】

【是的,这样下来,感觉每个朝代都少不了他们的后世子孙崭露头角】

【感觉前面讲了这么多世家,就这个郑氏的各种名头最多了】

【....人多了,那自然出现能人的几率就更大了啊,再加上这种名门望族,传承底蕴更是惊世骇俗】

【那个,我怎么感觉这个‘南渡始祖’不是啥好称呼啊......】

【.......】

如果离开,不知道看到那个章节?《请点我收藏章节》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