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家你不能说赵孟頫不爱国,但是他确实没有如那些民族英雄一样挺身而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路要走,这并不能勉强,也不能混为一谈的。
“司马啊,这个怎么说呢,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选择。
虽然他并未挺身而出,但是他也没有对自己的国家落井下石。
这一点上,他可以说是不褒不贬了。
而且,虽然谪居在家,但是他也只是一时失去了心志而已。
但是另外方面却让他有了巨大的发展的”
“哦?是不接下来就是他的书法或者画技啊?”
“哈哈,具体什么,你听我慢慢说。
赵孟頫在这段蛰居的日子里,他虽然人生失意,但是他有一个好母亲。
因此他的母亲丘氏成为了他人生的引路人。
她母亲丘氏深知自己儿子的才华不应被埋没。
但是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赵孟頫的能力还不足以立足,唯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未来的岁月中找到他施展才华的机会。
于是她对赵孟頫说道:‘圣朝必收江南才能之士而用。你不多读书,如何超乎常人?’
母亲的这句话,如同晨钟暮鼓一般,唤醒了赵孟頫沉郁的心志。
于是在母亲的鼓励下,他开始振作起来,开始了更加刻苦的学习生涯。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能看出来,虽然赵母一介女流,但是眼光可谓十分独到,并且在政治上也很有远见的。
而赵孟頫听从母亲的教导后,开始各方面的充实自己。
之后他拜老儒敖继公为师,潜心研习经义。这个敖继公乃当时的儒学大家,学识十分渊博,品德高尚,在当地也是颇有名望的存在。
而赵孟頫在他的教导下,心神完全沉浸在了经史子集的浩瀚海洋中。
之后的日子他日夜苦读,对每一部经典都进行深入的钻研与思考。
从《论语》的智慧箴言到《孟子》的雄辩思想,从《诗经》的优美韵律到《尚书》的历史沉淀,他都一一品味,并领悟了其中的精髓。
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学识也是日益渊博,见解也越发独到。
特别是他对经义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更深入到了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与道德准则。
他常常与敖继公进行深入的讨论与交流,师徒二人在学问的碰撞中,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为他之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孟頫的名声逐渐传播开来。
他的才华与学识,如同璀璨的星光,开始在江南大地上闪耀。
他的书法作品,无论是楷书、行书还是草书,都展现出了独特的风格与魅力。
他的画作,山水花鸟皆工,意境深远,笔墨细腻。
他的诗词文章,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
这些作品,在文人雅士之间流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赞誉。
甚至许多人慕名而来,只为一睹他的风采,与他交流切磋。
可以说在这期间,赵孟頫那是全面发展,齐头并进,并且在各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成就。”
“呵!好家伙,别人都是择一道而行之,他倒好,各方面都涉猎,关键还有了这样辉煌的成绩!不愧是天才啊,不过他的母亲是真的有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