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224章 生尚设谋诛邓艾,死当为吏杀谯周(1/2)

作者/我是一根参

“云大哥,那诸葛亮当时说的什么啊?”

“当时因为孔明已经清楚自己的生命将要走到尽头,但是自己的目标‘北伐’一直未能成功。

而姜维又是自己钦定的北伐遗志继承者。

因此对姜维说道:‘吾本欲竭忠尽力,恢复中原,重兴汉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将死。吾平生所学,已著书二十四篇、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内有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之法。吾通观诸将,无人可授,独汝可传我书,切勿轻忽’

而且还不止授书,诸葛亮还把自己的创造的一种攻击武器‘诸葛连弩’传给了姜维。

要知道诸葛连弩可是能一弩十箭,在当时可谓是极其凶猛。

这么说吧,那时候的诸葛连弩的杀伤力就好比二战时期的通用机枪,大家可以想象什么概念。

那是诸葛亮呕心沥血创造的军事武器。

而现在的都伯约祠堂中,至今还有一组孔明授书的浮雕依此记载孔明和姜维的传授事迹。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姜维算是获得了诸葛亮的传承的。”

【????】

【我听错了?】

【诸葛连弩堪比机枪?】

【厉害了我的亮】

【贫穷的智商限制了我的想象啊】

【这后面不得大杀特杀啊】

【......】

“对于诸葛亮的嘱托,姜维也是哭拜而受,并且心中立志继承丞相的遗志,中心为主,致力兴复汉室。而后续姜维也确是这样做的,他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在之后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9次北伐中原。

在十几年中,他多次打败了郭淮、邓艾、陈泰、徐质等魏国名将。

但是由于后主刘禅昏庸,而且蜀国的国力衰弱,而失去了诸葛亮镇压朝堂后,朝内大臣也是勾心斗角。

导致后续蜀汉逐渐失去了战场的主动权,以致于姜维最后两次北伐都吃了败仗。

也因此有后世人对其批评者较多,很多人都对他的九伐中原持批判态度。

认为他不自量力,以致于行军打仗耗空了蜀国的物力财力。

并且在记载中他在战事上疏于从整体战略上作认真的考虑。

而且有些一言堂的作风,听不进去费祎、张翼、廖化等人的一些合理化建议等。

根据记载这些确实是他的问题,但是金无赤足,人无完人。

姜维虽然有不少的缺点和失误,但是如果全面考虑的话,他无疑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才。

无论是对诸葛亮的遗志继承,还是对于蜀国,他都可以称得上是问心无愧。

他的后半辈子一直为蜀国效力,就算死也死在为蜀国奔波的道路上。

后世有明人江怀庭在《剑门关平襄侯祠》一诗中,对姜维深切赞念:

‘潇潇风雨剑门秋,伯约祠堂亘古留。生尚设谋诛邓艾,死当为吏杀谯周。

中原有土都归魏,左袒无人复为刘。斗胆尽储亡国恨,九泉应诉武乡侯。’

姜维出生去世都不在剑门关,但是这里却有他的祠堂主要是因为他在这里进行了一次比较出名的战事。

他在这里以不足三万的人马抵抗住了魏国十八九万的大军。而他为国忘家,忠心事迹也是一直激励后人,因此在南宋年间,人们为他修建了这座伯约祠堂来纪念缅怀。”

听完云峰的讲解,大家也大概知道了这是个什么样的人。

首先忠心为国这是肯定的。

再一个对于丞相诸葛亮遗志也是从不敢忘,可以看出他的品质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至于战事方面,说实话,这觉得不应该是把锅全部甩到他的身上。

而且作为将帅来说,历史上的常胜将军不少,但是又很少,因此也不一定要这么苛求。

精彩还没结束,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果离开,不知道看到那个章节?《请点我收藏章节》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