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197章 屈躬尽瘁,死而后已(2/2)

作者/我是一根参

“并且对这两个势力也是最为熟悉”

“但是诸葛亮放弃了,而是继续过着耕读的生活,静观天下变化”

“因此可以看出刘表和孙权并不是诸葛亮想要选择的势力”

“而剩下的就是势力最大的曹操”

“但是呢,诸葛亮一生奉行儒家所提出的立德立功立言和忠孝仁义的观念”

“但是曹操当时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又实行强权政治,这和诸葛亮的观念完全冲突”

“道不同不相为谋,曹操更不是诸葛亮的好选择”

“因此,既然没得选,那就不选了,所以在诸葛亮当时很多同窗好友都在当官的时候,他在隐居”

“当这些好友扬名立万的时候,他还在隐居”

“直到刘备的出现”“首先刘备的都出身,正统汉家皇族后裔出身”

“并且在之前为大汉去过不少力,甚至被汉献帝尊称为皇叔”

“另外就是刘备的德行,贤明都是诸葛亮十分看重的”

“再加上刘备为了请自己出山的那种真诚和气度”

“为了请当时仍为一布衣的诸葛亮出山,刘备三顾茅庐的精神也是打动了诸葛亮”

“这些种种再加上刘备麾下气势人才不少,但是缺的就是一个能完全统领驱使的掌控全局的人物”

“而诸葛亮一直都是自比于管仲乐毅,所以刘备势力正是自己大展身手的好去处”

这些都是历史上很多人所推测诸葛亮选择刘备的主要原因。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说法,比如当时的曹操孙权都是团队庞大。

并且两方人才也非常多,诸葛亮去了不一定能发挥自己的才能。

然后还有一些说法,说是乱世中,家族的生存需求导致的。

所以诸葛亮几兄弟就各自严重一方团队,以此保证家族的延续等等。

这一点也是很多人所认同的。

毕竟一个人在圣明,那么肯定有一定的私信的。

而在古代,家族的延续,无疑是放在第一位的。

云峰的一番解释,大家也都觉得很合理。

于是云峰继续讲解、“可以说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完全就是互相成就”

“一个是漂泊半生,仍然胸怀兴复汉室的中年人”

“一个也是渴望复兴汉室,又富有才华的年轻人”

“两人都是有着共同的理想,一样的目标”

“这也是后世把诸葛亮和刘备的祠庙融合一起”

“这也恰好代表了两人君臣关系的最好的纪念”

“而诸葛亮对于蜀汉的奉献,可以说完全符合‘屈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世对于诸葛亮的评价无一不是觉得顶尖的”

“将他誉为夏族历史上古代一颗璀璨明星”

“在军事当面,其位列武庙十哲,之后在明朝又被列入了文庙”

“这种荣誉在整个历史上也仅仅只有两人,其中就有诸葛亮”

“而后人除了赞誉他的智谋和德行外”

“对于他的忠贞更是赞不绝口,是真正当之无愧的绝世忠臣”

“比如刘备在临终的时候,白帝城托孤事件中”

“刘备病危之时,将诸葛亮召到白帝城,同时将蜀汉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在《三国志》中这样记载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期不才,君可自取’”

如果离开,不知道看到那个章节?《请点我收藏章节》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