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想要达到完成这些心愿,让社会能长治久安”
“根据当时的政治时局,孔圣认为需要寻找一种新的出路和改变”
“新的出路和改变必须遵循一定的道德和礼制”
“而要完成这些改变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统一的文化思想,然后通过这统一的思想去解决各个诸侯之间的矛盾”“但是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想,更何况是各大诸侯列国了”
“在他的不断考究下他发现很多国家的统治者都缺乏一种重要的素质”
“这种素质就是仁德!”
“而普通平民,更是各有各的习俗和习惯和认知,也没有一套统一的思想”
“于是他还提倡仁,义,礼这些思想来完成完成统一百姓的信仰,文化和价值观等”
“于是他开始周游列国,想要完成自己的两个最大的目标”
“一个就是把自己的这种儒家思想传下去,建立他理想中的大同世界”
“另一个就是想要找到这样一个和自己有着同样观点的君主”
“这样就能为对方阐述儒家思想的价值,从而达到以仁德治理国家的目的”
“进而一步步完成自己的心愿,完成思想上的大一统”
“因为孔圣的终极目标就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孔子认为只有这样的思想才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根本”
“但是当时都鲁国并不能让自己实现自己的抱负”
“于是孔子在50岁的时候,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那就是弃鲁周游列国”
“云老师,50岁?在古代的时候很老了吧?”
“而且,50岁的话才周游列国那又能走多久呢?”旁边的一个游客有些疑惑,于是开口问道。
“这位大哥问的好,确实50岁了,已经老了”
“但是不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值得尊敬和崇敬吗?”
听到对方的问题,云峰就想到孔圣的经历,不由得内心激荡。
孔子的坚持,他精神,他的终极大同目标。
这些无一不是真正的为国为民。
要知道当时孔子离开的时候,其实已经在鲁国做到了很大的官了。
而做官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要知道,孔子出生于鲁国。
并且在鲁国出仕,一共也经历了三任国君。
虽然之后后面两位国君鲁定公,鲁哀公比较认真的对待孔子。
当时孔子是非常渴望当官的,但是他为官并不是为了自己,不为权不为钱。
而是为了推行自己的礼。
但是只有当上官了,他才可以尝试推行自己的礼。
所以他才一直在鲁国发展,同时也招募了很多弟子跟随自己学习。
但是后面随着鲁国开始不重视孔子后,孔子觉得自己的志向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因为他主张以仁德治理天下。
在他的努力下,鲁国有了很明显的效果,于是大力发展。基本出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大同社会雏形。
但是人心善变,国家强了自然也一样。
随着鲁国的强大,又对邻近的齐国产生了莫大的威胁。
之后孔子为了加强巩固国家的权力,他推行了‘堕三都’的计划。
但是这个计划最终触动了大卿们的利益,所以自然最后失败了。
再加上当时的鲁国已经强大,所以当权者开始沉迷歌舞淫乐。
又有孔子得罪的上卿们不断上奏的谗言。
所以最后孔子不再受到重用。
一心为国,最终却报国无门,更无法完成自己的政治抱负。
这才开始了毅然决然的弃鲁而周游列国。